案例:
针厂的经验
“样样通,样样松。”这句众人皆知的俗语揭示了成本曲线的本质特征。一个努力去做每一件事的人通常会以什么都做不好而告终。如果一个企业想使工人的生产率尽可能地提高,最好是让他们每个人只从事自已所精通的工作。但只有在一个企业雇用了大量工人并生产大量产品时,这种工作的组织方式才是可行的。在制针车间,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涂白是另--项: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手艺。
由于这种专业化,针厂平均每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成千上万枚针。如果工人选择独立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团队来工作,那他们每人每天肯定不能制造出20枚针,或许连1枚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针厂可以比小针厂实现更高的人均产量以及每枚针更低的平均成本。实际上,运用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正是现代社会如此繁荣的原因之一。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