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快递网
  1. 找试卷
  2. 找答案
  3. 专业标签
原创试题专区 开通学校服务赚现金

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前强化模拟(二)

  • 试卷类型:在线模考

    参考人数:194

    试卷总分:100.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上传时间:2016-10-07

试卷简介

本套试卷集合了考试编委会的理论成果。专家们为考生提供了题目的答案,并逐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每道题在给出答案的同时,也给出了详尽透彻的解析,帮助考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让考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把知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试卷预览

1.

    2010年8月16日9 时47分,黑龙江省伊春市华利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利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共造成34人死亡:3人

失踪、1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18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华利公司礼花弹合球工在生产礼花弹,进行合球挤压、敲实礼花弹球体时,操作不慎引发爆炸,随后引起装药间和两个中

转间的开包药、效果件、半成品爆炸。爆炸冲击波、抛射物体、燃烧星体又引起厂区其他部位陆续爆髀和相邻的木制品企业等单位着火。

    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华利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存在超许可范围生产礼花弹和B级以上组合烟花、严重超人员和超药量生产、企业内外

部安全距离不够、擅自扩大生产区域并新建大量工(库)房、随意改变工房设计用途、生产工艺布置和建筑结构不符合国家标准等多项违法违规

行为。二是黑龙江省伊春市及乌马河区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到位,省、区、市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

责,对华利公司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生产等问题监管不力,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    (    )

A.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   

B.危险化学品生产资格证

C.危险化学品生产销售证   

D.危险化学品生产准购证

E.危险化学品生产质量证


(2)

这起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有关规定,构成(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别重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大事故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

A.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B.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C.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D.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E.建有医疗机构及设施


(4)

《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    )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安全操作技能

B.安全生产知识

C.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D.安全责任心

E.安全综合能力


(5)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 (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A.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B.具备危急情况下的救护能力

C.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D.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E.熟悉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6)

《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    ),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A.事故隐患   

B.违章作业

C.贪污受贿行为   

D.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E.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A.隐瞒不报   

B.谎报

C.拖延不报   

D.清理事故现场

E.毁灭有关证据


2.

    2011年3月29日13时24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对自备发电厂9号锅炉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中,因煤气未有效隔

离而泄漏,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

    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暴露出相关企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安全检查不彻底、排除隐患不及时以及施救措施不当等多方面问题。依据有

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已将这起事故的查处列入国务院安委会重大事故挂牌督办的事项,查处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发电厂9号锅炉节能改造施工前应进行    (    )

A.安全现场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阶段评价

E.安全单项评价


(2)

在设计、施工和生产前,首先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目的是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这是    (    )

A.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B.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C.危险指数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E.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3)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应    (    )

A.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C.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D.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E.处500万元以上的罚款


(4)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该起事故应由事故发生地(    )负责调查。

A.省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E.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5)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是    (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及事故的简要经过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C.类似事故处理经验

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E.已经采取的措施


(6)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的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    )

A.环境的不安全   

B.物的危险状态

C.人的不安全行为   

D.管理上的缺陷

E.技术的不成熟


(7)

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除了特种设备外,还有    (    ]

A.道路施工机械

B.安全保护装置

C.防爆电器

D.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

E.作业场所的有毒物质的浓度


(8)

职业危害评价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价,对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也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数据。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    (    )

A.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

B.建设项目有毒物质专项评价

C.建设项目粉尘专项评价

D.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E.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3.

    某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 m3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

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5个400m3球罐,4个450m3卧罐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

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627万元、死亡36人、重伤50人。在该球罐两

年零两个月的使用期间内,球罐经常处于较低容量,只有3次达到额定容量,第三次封装后4天,即在18日破裂。该球罐自投用后,一直没有进

行过检查,破裂前,安全阀正常,排污阀正常关闭。球罐的主体材质为15MnVR,内径9200mm,壁厚25mm,容积400m3,用于贮存液化石油气。

    经检查发现以下原因:

    (1)根据断口特征和断裂力学的估算,该球罐的破裂是属于低应力的脆性断裂,主断裂源在上环焊缝的内壁焊趾上,长约65mm。

    (2)经宏观及无损检验,上、下环焊缝焊接质量很差,焊缝表面及内部存在很多咬边、错边、裂纹、熔合不良、夹渣及气孔等缺陷。

    (3)事故发生前在上下环焊缝内壁焊趾的一些部位已存在纵向裂纹,这些裂纹与焊接缺陷(如咬边)有关。

    (4)球罐自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检验,制造、安装中的先天性缺陷未及时发现和消除,使裂纹扩展,当球罐内压力稍有波动时便造成低

应力脆性断裂。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液化气站存在哪些危险、有害因素?

(2)

什么是应急预案?

(3)

针对以上事故案例,分析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4)

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有哪些?

4.

    7月13日22时40分,某市一家化工公司尾气吸收塔在试车过程中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厂区内施工人员107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

被迅速送到医院观察。后经卫生部门诊断,其中8人有轻度中毒反应。

    据初步调查,发生事故的企业为一家新建的年产10万吨烧碱企业,7月12日刚刚投料试车生产。液化后的废氯气经吸收塔用碱液吸收过程

中,由于操作不当碱液发生中断,致使氯气溢散。

    由于该公司是新建企业,还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也未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泄漏发生后,工人都不知道如何处理,导致现场混乱,中

毒人员增加。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如何规定的?

(2)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括哪几个步骤?

(3)

根据应急演练的组织方式、演练内容和演练目的、作用等,对应急演练应怎么分类?

5.

    2011年3月4日14时15分,某制药厂一分厂干燥器内烘干的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分解强力爆炸,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2人,直接经济

损失15万元。

    该厂的最终产品是面粉改良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主要配入药品。这种药品属于化学危险物品,遇过热、摩擦、撞击等会引起爆炸,为避免

外购运输中发生危险,故自己生产。

    事故当日8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105公斤。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个小时,至下午停机。由化验室取样化验分析,

因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次日9时,将干燥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恰遇5日停电,一天没开机。6日上午8时,当班干燥工马某

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后,由干燥工苗某和化验员胡某二人去锅炉房通知锅炉工杨某送热汽,又到制冷房通知王某开真空,后胡、苗二人又回到干

燥房。9时左右,张某喊胡某去化验。下午2时停抽真空,在停抽真空后15分钟左右,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爆炸,共炸毁车

间上下两层5间、粉碎机1台、干燥器1台,定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南移动约3m,外壳撞倒北墙飞出8.5m左右,楼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

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第一分蒸汽阀门没有关,第二分蒸汽阀门差一圈没关严,显示第二分蒸汽阀门进汽量的压力表是O.lMPa。据此判断干燥工马某、苗某

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在没有关严两道蒸汽阀门的情况下,下午

2点通知停抽真空,造成停抽后干燥内温度急剧上升,致使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因遇过热引起剧烈分解发生爆炸。

    2.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

    3.该厂用的干燥器是仿照某制药厂的干燥器自制的,该干燥器适用于干燥一般物品,但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就不一定适用。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

(2)

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3)

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最新推荐

    相关试卷

      微信扫码,立即支付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

      ×
      平台更新说明
      更新版本:V.2 更新时间:2018年3月7日
      更新内容:
      1.修改若干Bug
      2.完善页面逻辑,提高做题体验度
      3.设立会员体系,为用户提供专属服务
      4.增加外部出卷功能,学校用户开通学校服务后即可拥有自己的试卷库和学生测试中心,可自主出题组卷,为本校考生组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