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简介
试卷预览
【连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1月29日14时15分,林州市临淇镇已停产整顿的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库房发生爆炸,导致其附近的老君庙倒塌,造成16人当场死亡,之后在现场清理和救治过程中又相继有20人死亡。共造成36人死亡,8人重伤,40人轻伤。“1·29”林州花炮库房爆炸事故原因和经过已查明:3名男童在老君庙燃放鞭炮玩耍时,其中一人将一支称为“怪炮”的鞭炮点燃后,从该仓库的通风口扔入库房,引燃了库内存放的鞭炮成品和半成品,之后库房发生爆炸。梨林花炮有限公司存放烟花爆竹不当,也是造成这次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目前这起爆炸事故已被立为刑事案件进行查处。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确定限定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危险源时,应考虑_______。
A.花炮数量
B.库房质量
C.库房位置
D.库房结构
事故调查时,需考查_______。
A.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工艺
B.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生产原料
C.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销售去向
D.库房的破坏状况
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_______。
A.位置合适
B.位置严重违章
C.应安排专人看管
D.应远离老君庙
梨林花炮有限公司花炮库房的固有危险性包括_______。
A.库房结构
B.事故严重度
C.事故易发性
D.库房通风状况
【连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某月某日晚,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发生爆燃并引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火灾烧毁车间内部分成品及半成品,烧损一套涂层生产线,火灾面积达670m2,直接经济损失折款25万余元。事故经过:某人造革厂三分厂牛津布车间在生产时突然发生爆燃,并引燃车间内堆放的成品及半成品,火势迅速蔓延扩大,当班工人随即报警。18时53分,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派遣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19时13分,消防车赶到现场,此时车间已是一片火海,火势正在向邻近厂房迫近,消防官兵迅速展开扑救。19时30分左右,消防大队领导赶到现场,指挥灭火及救援工作。经紧急排查,认定现场还有四名职工。19时43分,进入火灾现场救援人员搜寻到两名工人,并确认已死亡;20时05分,大火被彻底扑灭;20时10分,另两名工人在火场被找到,确认也已死亡。火灾中另有两名工人受伤。
据调查,该厂生产涂层布所用涂层原料主要是丙烯酸酯树脂涂层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树脂和甲苯,其中甲苯含量为80%~81%,经取样测定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和958稀释剂(经取样测定样品中含60%的甲苯,样品的开口闪点低于19℃)混合后的胶料。事发当日下午该车间正常生产170t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329,布料行走速度为每分钟34m。到18时左右,开始转为生产600D涂层布,其用胶料量为每平方米布809,布料行走速度调至为每分钟17m,至事故发生时已生产600D涂层布约650m。由于转产600D涂层布后,用胶料量大为增加,而烘箱内加热温度不变,排风量不变,因而在烘箱内的挥发量增大。经调查分析,该涂层生产线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甲苯等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由于烘箱不能及时将烘箱内挥发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排出,烘箱内充满可燃性混合气体(蒸气);另外整个涂层生产线没有消静电装置,尤其卷料部分没有消除静电的措施,在涂布干燥后的卷取作业中,产生较高的静电位。卷取端涂布的表层首先开始燃烧,火焰很快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并导致厂房内发生火灾。经调查分析,该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等没有规定。所购买的化学原料无危险标志、安全标签和无安全技术说明书;企业对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没有严格的检验入库、领用等制度,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危害、防护、应急等知识的教育。大量成品、半成品放置在生产车间内,厂区内化学危险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严重。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安全防火责任制,没有对职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根据上述材料,引起燃爆的原因是_______。
A.明火
B.电火花
C.静电
D.短路
静电来源于_______。
A.滚动摩擦作用
B.操作工人
C.烘箱
D.烘箱高温
火焰传播至烘箱,引爆烘箱内的混合气体,说明混合气体_______。
A.达到了爆炸极限
B.有毒
C.有很高压力
D.有很高温度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_______。
A.生产设备缺乏必要的安全装置
B.排风系统不能满足工艺安全要求
C.生产工艺不合理
D.涂布的表层涂料挥发
【连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化学品经营企业从化工厂购进一批(10t)氢氧化钠(固碱),存放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库房中。一天晚上,大雨倾盆而下,库房进水,氢氧化钠泡在水中,部分泡在水中的氢氧化钠开始渗入水中并顺水流人地沟。仓库保管员发现后,及时报告了单位主管领导。
仓库保管员发现后,应_______。
A.及时报告单位主管领导
B.请示启动应急预案
C.自行处理
D.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应急预案第一部分应该是_______。
A.准备程序
B.基本应急程序
C.预案概况
D.预防程序
应急预案应包括_______。
A.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B.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C.培训与演练计划
D.事故责任认定
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原则是_______。
A.抢救物质优先
B.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C.防止事故扩大优先
D.保护环境优先
【连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隧道连夜赶工,通风系统的巷道未打通,瓦斯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损坏,没有信号。某日,由于地面冲击,某工人在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保护装置,发生瓦斯爆炸。经查,发生事故时,值班负责人未在岗,工人未佩戴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事故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下面不是事故原因的是_______。
A.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
B.设备故障
C.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疏漏
造成事故的管理方面原因主要有_______。
A.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齐全
B.安全组织机构要进一步完善
C.交接班制度不完善
D.安全投入不够
造成事故的技术方面原因主要有_______。
A.通风系统的巷道未打通
B.未断电的情况下检修照明保护装置
C.瓦斯浓度超标,未进行检测
D.工人马虎大意
【连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化工企业,位于某县某镇,公司占地面积3万m2,建筑面积1万m2,从业人员320人。某年8月31日,该公司的一个分厂,在一号反应釜合成间硝基苯甲醚时,反应釜发生爆炸,反应釜上部的搅拌电机及一些附属设施飞离反应釜,釜内的化学物质喷出引起爆燃,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89.4万元。
经查明,该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8月31日当天的中试过程中,在反应釜内压力接近工艺规定控制值的情况下,当班工人继续加大投料量,但没有向釜内盘管通冷却水和及时加入足够的氧气量控制釜内物质反应速度和温度,导致釜内压力急剧升高发生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该公司间硝基苯甲醚中试方案技术措施不周全,未及时从工艺、设备和操作上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二是公司有关人员未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三是该公司未按规定认真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未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简述该公司可采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简述该公司进行风险评价时,适合采用哪些评价方法?
阐述防止该公司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最新推荐
相关试卷